步入2024年,礦業及金屬行業面臨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挑戰和機遇、預期及需求。
隨著能源轉型、全球城市化和工業化所需金屬出現供應短缺,利益相關者正在采取戰略行動,以保障自身供應鏈(舉例而言,預計到2035年,銅的供應缺口將達到990萬噸)。由于城市采礦等替代性能源供應方案仍處于早期實施階段,下游企業乃至政府都在與礦產及金屬供應商達成交易。在過去12個月的重新洗牌中,部分傳統價值鏈歷經重塑。
在通過擁抱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利用擁有專業后臺服務能力的第三方交付模式來提高現有資產及運營的效率,以及釋放資產新價值方面,企業也仍然面臨壓力。此外,礦業及金屬行業企業還需要與同行、供應商和競爭對手合作,以解決生產力短缺和環境問題,并在日常運營中堅持滿足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期望,這些仍然是優先要務。
由于制定了強有力的業務戰略,并以205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指引,礦業及金屬行業加速增長的時機已到。然而,隨著全球地緣政治領域不確定性的加劇,以及大宗商品市場的波動,要實現加速增長或許并非易事。能夠應對不確定性、與政府合作解決新項目審批問題、重新考量勘探的戰略價值、與地區性企業合力彌合技能缺口,并以使命為導向奮楫前行的企業,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在本年度發布的《趨勢追蹤》報告中,德勤全球專業人員提供精辟洞察、案例和實用理念,助力礦業及金屬行業企業應對未來挑戰并把握新機遇。
將使命置于礦業及金屬行業核心地位:
創造社會影響力
“在過去20年,‘使命’一直是消費品等行業的重要方向舵,如今能源和資源行業企業也逐漸設立使命。這些企業并非旨在提升形象或是提出新愿景,而是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實現更廣泛的使命。” 伊恩?桑德斯(Ian Sanders),德勤全球礦業及金屬行業主管合伙人說。
應對全球不確定性:
進行能力建設以在變革中蓬勃發展
2023年,礦業及金屬行業企業在經濟、地緣政治、環境等方面面臨的不確定性達到新高度。俄烏沖突繼續擾亂大宗商品市場,影響鎳、生鐵和化肥等產品的全球供應。這一情況疊加中東地區沖突的升級,或將在未來12個月內進一步影響大宗商品市場,并對原材料供應鏈造成更廣泛的安全影響。
這種不確定性及其復雜性沒有減弱的跡象。如何應對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并確保企業擁有繼續生存和發展壯大所需的人員和工具,是企業高管關注的重點。靈活制定戰略、憑借資產組合提高選擇權、將遠期洞察納入企業規劃、提高供應鏈韌性,以及向董事會報告風險,都能發揮作用。
為實現未來發展進行戰略性投資并購:
重塑礦業及金屬行業投資
目前,能源、資源及工業行業(ER&I)的大多數(若非全部)重要企業都制定了到2050年或205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的堅定目標。因此,溫室氣體(GHG)排放聲明迅速成為一則重要投資標準。
邁向凈零:
為可靠轉型加強能力建設并制定面向未來的ESG戰略
私營部門須在助力推進可靠能源轉型,為全部利益相關者取得共同成果方面發揮作用。作為打造可持續基礎設施、低碳技術以及實現交通電氣化所需原材料的供應商,礦業及金屬行業企業最應發揮引領作用,迅速采取行動的企業可以通過韌性的提升和價值創造機遇獲得回報。
與政府合作以重塑監管格局:
通過審批解鎖關鍵資源
作為支撐全球社會經濟發展和脫碳的原材料行業,礦業及金屬行業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高度依賴于礦產和金屬項目的監管環境。
根據能源轉型委員會(ETC)的分析,支持全球經濟實現凈零轉型所需的原材料不存在根本性短缺— —地質資源總量高于2022-2050年期間關鍵原料的預期需求量。因此,關鍵問題是在越過關鍵氣候臨界點前,以足夠快的速度增加供應量以實現經濟的去碳化,并確保以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方式采礦。項目評估和開發對實現這兩個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在世界許多地方,采礦許可審批時間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項目需要接受有關方面的適當審查和批準,但人們一致認為需要制定全新審批方案,以支持在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對應的時間框架內,為關鍵礦物構建本地供應鏈。
回歸基層:
投資勘探活動,促進繁榮發展
造成這種兩極分化的因素眾多,但核心在于作為企業和行業發展引擎的勘探投資(基于大宗商品價格)過去發生波動。
以技能為導向應對人才挑戰:
礦業及金屬行業企業為未來做準備
這些問題表明,礦業及金屬行業需要在重視和對待人才的方式上進行更廣泛的變革,以成為人才更愿意從事的行業。通過攜手應對勞動力挑戰,礦業及金屬行業企業、教育機構和政府更有機會取得成功。
釋放現有資產的新價值:
通過運營優化兼顧錯綜復雜的優先事項,滿足供應需求
如今,數據驅動型洞察和數字技術正幫助企業兼顧錯綜復雜有時甚至是相互沖突的利益關系,并滿足供應需求。結合使用運營技術(OT)、先進可視化技術以及分析工具,將革新決策制定、改變礦場規劃和礦山維護等傳統職能的運營模式并改善運營指標。
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礦業及金屬行業:
把握當下和未來機遇
在礦業及金屬行業,采用生成式AI將帶來一系列極具吸引力的機遇,包括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提高盈利能力、運營效率和韌性以及減少排放。雖然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生成式AI可能提供的潛力,但在工作流程中加入情景感知和接近于人類的決策制定,在未來或將顯著改變企業的運營方式。
第三方交付模式:
以新型外包模式提升敏捷性和競爭優勢
此外,2023年期間,由于地緣政治事件導致供應鏈中斷,企業尋求新方法以進行區域性和本土化采購,這一切均發生在全球經濟可能出現衰退的情況下。為此,許多企業正在將某些職能(如網絡安全、數據和分析,以及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報告)轉向第三方交付模式(TPDM),以彌合能力鴻溝,提升價值和敏捷性,并為未來藍圖的構建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