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醫藥行業漫長的資本寒冬。
2023年9月25日,萬邦醫藥在創業板正式敲鑼上市交易。此后,在超過大半年的時間內,滬深兩大交易所再無醫療行業的公司掛牌上市。
近日,這尷尬的顆粒無收階段終于被打破,科創板即將迎來一家“根正苗紅”的CRO公司上市交易。
2024年5月15日,證監會公告,同意上海益諾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益諾思)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
招股書顯示,益諾思是一家專業提供生物醫藥非臨床研究服務為主的綜合研發服務(CRO)企業。
作為國內最早同時具備NMPA的GLP認證、OECD的GLP認證、通過美國FDA的GLP檢查的企業之一,益諾思與國際標準接軌,具備了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化服務能力。
公司服務主要涵蓋生物醫藥早期成藥性評價、非臨床研究以及臨床檢測及轉化研究三大板塊,其中非臨床研究板塊具體包括非臨床安全性評價、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非臨床藥效學研究。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統計,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在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10%和6.80%,均在境內市場排名第三,已處于行業龍頭地位。
據悉,益諾思選擇的失第一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財務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5.82億元、8.63億元和10.38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8452.01萬元、1.18億元和1.82億元。
作為一家CRO公司,益諾思只能說有一定的特色,但是并不特別突出。
但是相比于國內大部分CRO公司由個人控股,益諾思的控股股東大有來頭,這是一家“根正苗紅的”CRO公司。
招股書顯示,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國藥集團直接持有益諾思622.3318萬股股份,占發行人總股本的5.8858%。
同時,國藥集團通過其下屬全資子公司醫工總院和國藥投資間接持有益諾思3966.6044萬股,占益諾思總股本的37.5147%。
也就是說,國藥集團合計持有益諾思43.4005%的股份,實際支配的股份表決權超過30%,為公司實控人。
此外,截至IPO文件簽署日,益諾思13位股東中,有7位屬于國有股東,合計持股比例超過70%。
這7位國有股東分別為醫工總院、張江生藥基地、國藥投資、國藥集團、公共技術、浦東新產投、上海科創投。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此次益諾思計劃募資16.02億元,其中,10.45億元將用于益諾思總部及創新轉化中心項目,3.57億元用于高品質非臨床創新藥物綜合評價平臺擴建項目,另外2億元補充流動資金。